湖南 郴州 莽山 | |
莽山,原包括莽山峒、笠头峒、溶家峒和西山峒,这4峒地处湘粤两省边界,林菁相接,山水相连,岩谷深阻,林海茫茫,形势险要,成为历代瑶汉人民起义的发源地和根据地,也屡遭官府重兵围剿和屠杀。宋隆兴二年(1146),县人李金联合瑶汉人民一道举行起义,先后攻克郴州、桂阳、宁远,广东连州、韶州、英州、德庆、肇庆,广西贺州、梧州等州县,朝廷派湖南安抚使刘珙会同湘、鄂、赣、粤、黔5省官兵镇压。乾道元年(1165)八月,李金率部退至莽山何家峒,因部下曹彦叛变,李金不幸遇害。余部在瑶族人民的帮助下潜入山谷,坚持斗争。 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),苗族首领谭应贞、杜回子以莽山为根据地,领导湘粤边境的苗族、瑶族及汉族人民起义,官府派重兵往莽山镇压,所有四十八山九溪十八峒的苗族瑶族均遭到血腥屠杀,“大兵征剿,后民十亡六七”,原来瑶人聚居地蕨子坪,因杀戮殆尽,地成废墟,故称“绝子坪”(一名蕨子坪,现改成“泽子坪”)。 明正德元年(1506),知县邱云汉详报上司剿平“匪寇”,招民耕种荒废田园,由江夏人黄福安、瑶人赵文才入山承顶莽山瑶粮58石,此后瑶族陆续迁入莽山,里甲户口渐增。正德五年(1510),郴桂守备署由桂阳州移驻宜章,兼防2州7县,后增8县,并在瑶民出入险要山隘溪峒处,设立哨、堡、营、司、塘,派兵驻守。正德十二年(1517),莽山、西山、笠头洞瑶族首领龚福全、李斌、梁柏桂、阳延寿率湘粤边境瑶汉农民起义,四路出击,攻克州县。朝廷派都御使秦金、赣抚王守仁调集湘、赣、粤3省官军和地方武装共同围剿,追至莽山,破寨栅九十,俘义军3000余人,龚福全、李斌等被擒遇害,瑶汉人民又一次遭到残酷杀害和洗劫。秦金对瑶族实行先剿后抚、剿抚并举的政策,并派邹千长、丁千长守西山,黄千长守大罗山,刘千长守象牙山。崇祯九年(1636),临(武)蓝(山)矿工起义连结宜章县和广东九峰瑶族“啸聚万计”,开仓济贫,瑶汉人民团结战斗,先克郴(州)桂(阳),继克衡阳、长沙,挺进赣南粤北,朝廷派湘、粤、鄂、赣4省兵力,集结宜章,攻打莽山,合兵围剿,但瑶汉人民坚强不屈,提出“官有万兵、我有万山、敌来我走、敌去我还”的作战方针,斗争持续达4年之久。 “清顺治二年(1645),明副总兵曹志建统兵万余,由宁远进剿四年冬,复来据郴。五年,据龙虎关。自称公爵,委换衡、永、郴、桂各官。六年,旋入县境,劫持黄沙、笆篱二堡,杀戮伤惨甚于流贼。清兵围之莽山蕨子坪,粮尽,尽歼之”。县内有人研究认为,曹志建系李自成冒名顶替,故提出“李自成死于莽山”之说。李自成的归宿由死于通山、石门等二说增为通山、石门、莽山等三说,国内史学界一时纷纷扬扬,使得许多专家学者前往莽山追踪调查。 道光十一年(1831)十二月,江华瑶族首领赵金龙于锦田起义,莽山大多数瑶人前往参加,攻克蓝山、江华各县、击毙常德提督海陵阿宝庆和协将马韬。次年三月,湖广提督罗思举、贵州提督余步云率官军镇压,起义失败,部份起义军官兵疏散隐蔽于莽山。咸丰元年(1851)八月初七,妇女领袖王萧氏在莽山天塘湾、塘坊岭率众一举击毙官府守备赵鸿宾、千总张凌云、把总杜瑞、额外各1人及兵丁11人,其声震朝廷,不数日,官府增兵疯狂反扑,王萧氏不幸被俘遇害。自此以后,兵事迭起,官军经常往莽山进剿,湖南巡抚骆秉章以莽山形势险要,划为特别区,督办团练,名永安团,全峒瑶民仅400余户,办团养兵百姓负担日重。 民国时期,官匪频繁劫掠莽山,经常发生战事。莽山天堂湾、何家、谢家、园岭、南门庄、小黄家遭匪反复蹂躏,匪徒们杀害瑶民、焚烧房屋,掳走人丁,抢劫财物。莽山复创永安团,募常备兵20名,预备兵40名,兵费开支全部 |
全国热门景点推荐 | ||||
彭城广场 | 吉意溶洞 | 清真法源寺 | 长城狩猎场 | 天河公园 |
三岔河水利风景区 | 古陕州城遗址 | 长屿硐天 | 扬州唐城遗址博物馆 | 后土祠 |
银冈书院 | 毛震公祠 | 汤玉麟宅 | 关帝庙 | 雷台公园 |
湛江市博物馆 | 澳门国父纪念馆 | 史可法纪念馆 | 圣湖玛旁雍措 | 沈家本故居 |
蔚州暖泉书院 | 得趣书室 | 西炮台公园 | 王屋山麓黄河三峡小浪底景区 | 不老温泉 |